自 2024 年低空经济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后,这一新兴产业领域迅速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新热点。成都,凭借深厚的航空产业根基、持续的政策扶持、活跃的创新生态以及不断拓展的应用场景,在全国低空经济发展格局中崭露头角,向着打造西部低空经济中心的目标大步迈进。
产业基础深厚
成都在低空经济领域的产业基础得天独厚。作为全国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和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城市,其航空制造产业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前三,工业无人机产业链综合竞争力处于全国第一梯队。截至 2024 年 8 月,全市已汇聚 224 家低空经济企业,其中不乏 17 家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以及 10 家上市企业 。
引领未来
成都的低空经济产业链构建十分完善。在上游,原材料及零部件制造企业为产业发展筑牢根基;中游,中航无人机、纵横股份、沃飞长空等 9 家整机制造企业,以及 110 家上下游配套企业,推动工业无人机产业规模稳居全国前三,且保持年均 20% 以上的高速增长 。
以纵横股份为例,自 2010 年在成都高新区创立以来,专注无人机飞控与导航系统研发,如今已在无人机总体生产、复合材料加工、机械制造、电子装配及总装测试等环节确立领先优势,其鹏飞科技园产能规模折合标准机型约 3700 架 。沃飞长空在 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研发领域成绩斐然,2024 年完成 300 多项专利布局,攻克倾转旋翼关键技术,发布首款产品 AE200 批产构型并收获 120 架商业订单,其全球总部基地预计 2025 年底完成基建封顶,为 eVTOL 量产进程注入强大动力 。
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是成都低空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近年来,成都相继出台《成都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4—2026 年)》《四川天府新区直管区关于促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从产业规划、资金扶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多维度为低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
提供保障
同时,成都积极推动空域管理改革,将空域审批从 “一日一申请” 优化为 “一事一审批”,极大提升了空域使用效率。市口岸物流办联合相关部门,在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的助力下,成立全省首个低空经济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与技术支撑 。
应用场景
在物流配送领域,全国首个 “中欧班列 + 低空经济” 配送模式在成都国际铁路港亮相,利用无人机实现跨境电商进口商品末端 “最后 100 米” 配送,配送时间大幅缩短至 “分钟达”;全国首个 “干 — 支 — 末” 跨省低空物流模式也落地成都,通用航空有人机与无人机实现 “空空” 无缝对接,跨省物流运输中转时长减少 8 小时,配送效率提升 20% 。在载人出行方面,2024 年 6 月,成都开通两条城市低空载人出行验证飞行航线,连接市区与景区、民航枢纽机场与国际商务中心,单程飞行时间仅需约 30 分钟,广泛应用低空飞行技术,推动低空经济深度融入城市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 。